摘要: 剛剛過去的3月,將成為中國森林消防史上非同尋常的一個月。山西省沁源縣分別于3月14日、3月29日發(fā)生兩起森林火災;3月30日,四川涼山州木里縣因雷擊發(fā)生森林大火,北京密云區(qū)發(fā)生森林火災并殃及平谷區(qū)。3月14日的沁源 ...
剛剛過去的3月,將成為中國森林消防史上非同尋常的一個月。山西省沁源縣分別于3月14日、3月29日發(fā)生兩起森林火災;3月30日,四川涼山州木里縣因雷擊發(fā)生森林大火,北京密云區(qū)發(fā)生森林火災并殃及平谷區(qū)。3月14日的沁源火災與3月30日的木里火災還分別造成6名和30名應急響應人員不幸遇難。 3月是森林防火的關鍵期:一是進入春耕準備階段的燒荒作業(yè)增多,控制不好會引發(fā)森林火災;二是清明節(jié)前人們祭奠亡人的活動,給森林防火帶來極大壓力。據統(tǒng)計,全國95%以上的森林火災都是人為因素引發(fā)的。 無論是自然因素,還是人為因素,因為森林火災的發(fā)生與溫度、濕度、風速、地形、植被干燥程度等自然因素密切相關,森林火災被界定為一種自然災害。 我國地處亞歐大陸東端,幅員遼闊,森林火災應急管理任務十分繁重。東北、西南、東南三大林區(qū)山高林密,護林防火形勢十分嚴峻。不僅如此,俄羅斯、蒙古、朝鮮、哈薩克斯坦等鄰國的森林草原火災也可能危及我國。全國各地都肩負著不同程度的森林防火任務,必須做到常備不懈、警鐘長鳴。 近年來,希臘、澳大利亞、加拿大、美國等國家都發(fā)生了嚴重的森林火災,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。隨著全球氣候變暖,世界各國森林火災進入高發(fā)期,我國也不例外。而且,隨著我國森林保護工作的不斷加強,林地積累的可燃物越來越多,火災發(fā)生的風險逐漸加大。 然而,森林消防卻似乎是應急管理的“邊緣領域”,遠不如危險化學品安全那樣,引發(fā)普遍的擔憂。這是為什么?首先,重大森林火災一般發(fā)生在偏遠山區(qū),對社會公眾直接影響較小;其次,長期以來,我國應急管理大多以城市安全為背景,公眾對森林火災的特點以及應急行動的危險了解不夠,形成了森林火災“只損物、不傷人”“無非造成一點經濟損失”的偏見;第三,森林火災被界定為自然災害,突出了其中的不可抗力因素,不如;肥鹿誓菢尤菀滓鹑藗兊姆此。 但是,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(fā)展,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,公眾棲息場所與森林之間的距離被縮短,森林火災的威脅將逐漸凸顯。 我國是一個少林國家,但森林火災造成的損失卻十分慘重。1987年5月6日發(fā)生的震驚中外的大興安嶺火災,導致200多人死亡,經濟損失高達85億元。作為世界第二草原大國,我國有1/3的草原易發(fā)火災。由于森林與草原通常相鄰,草原火災可能會引發(fā)森林火災。 加強森林火災應急管理,是維護公眾生命、財產安全以及國家生態(tài)安全的重要舉措。但是,森林火災發(fā)生突然、蔓延迅速、難以控制,應對難度系數很高,是自然災害防范與應對的難中之難。 森林火災的致災因素多種多樣,既可能是雷擊等自然原因,也可能由燒荒、上墳、吸煙等人為原因引發(fā)。植被達到一定干燥程度,即變成可燃物。森林面積遼闊,又是開放的區(qū)域,即便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,也難免百密一疏。 從應對的角度來看,一旦發(fā)生森林火災,撲救十分困難: 第一,許多林區(qū)交通不便,山高坡陡,溝壑縱橫,外部力量在森林火災發(fā)生時難以有效、及時馳援;饒鲂纬傻臒熿F也會影響能見度。高海拔地區(qū)林場發(fā)生火災后,高原反應將給應急人員帶來巨大的生理挑戰(zhàn)。 第二,火災發(fā)生的區(qū)域經常通信信號不暢、電力供應困難,如果還遠離水源地,應急救援會受到嚴重約束。 第三,救援力量之間協(xié)調困難。一方面,森林火災有樹冠火、地下火等多種形態(tài),撲救的專業(yè)性要求高;另一方面,森林草原火災點多、線長、面廣,需要調動大批人力資源才能應對。專業(yè)、半專業(yè)、非專業(yè)隊伍既要確保自身安全,又要相互配合。 第四,森林火災還具有反復性,火災余燼很可能死灰復燃,有的地下火可以蟄伏很長時間。 第五,森林火災撲救危險性極高。森林消防有“十火九風”之說,最怕的就是風向突變。應急救援有很強的不確定性,危及消防員的生命。 一針及時省九針。預防是森林火災應急管理的重中之重。我國森林火災應急管理遵循“打早,打小,打了”的原則。其中,打早與打小十分關鍵。如果小火蔓延成大火,控制的難度就會大大提升。 人的不當行為是森林火災的主要導火索。從宏觀上說,由于人類活動,極端天氣現(xiàn)象頻繁發(fā)生,人與森林爭地也增強了火災侵害的風險;就微觀而言,不負責任行為也是導致森林火災的重要原因。做好森林防火工作,應當確立風險共擔、人人有責的理念。此外,要把植樹造林、森林保護與森林防火有機結合起來,以增強我國森林對火災的韌性。例如,在植樹造林過程中種植耐火樹種,適當進行“計劃燒除”等。 發(fā)生森林火災以后,科學、有效地組織救援,才能避免更多次生損失。其中,尤其要注意確保救援人員的人身安全。我國組建應急管理部后,武警森林部隊成建制轉隸,成為國家綜合性救援隊伍的組成部分。在森林消防事業(yè)向職業(yè)化、專業(yè)化邁進的過程中,如何更好地做好救援者防護,理應成為優(yōu)先破解的命題。 |
官方微信
手機APP
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