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【熱點鏈接】 近日,“同一天生日”的網上募捐活動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,眾多網友為與自己同一天生日的貧困兒童獻上了一份愛心。沒出幾日,事件發(fā)生了巨大的反轉,因為“同一天生日”項目所選的“分貝籌”平臺,并 ...
【熱點鏈接】 近日,“同一天生日”的網上募捐活動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,眾多網友為與自己同一天生日的貧困兒童獻上了一份愛心。沒出幾日,事件發(fā)生了巨大的反轉,因為“同一天生日”項目所選的“分貝籌”平臺,并不具備公募資格,引發(fā)了網友的質疑。深圳市民政局對此進行立案調查,并稱該活動違反了《慈善法》。事后,活動的發(fā)起方之一,愛佑慈善基金會事后也表示捐款者可申請退款。 【題目預測】 近日,“同一天生日”的募捐活動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,越來越多的網友參與到這種隨手公益活動中去。不料在火爆幾日之后,卻因項目所選的平臺不具備公募資格而引發(fā)網友質疑。對此,請談談你的看法。 【參考解析】 在紅十字會等公益組織因公信力降低而遇冷之時,社會公眾的愛心并沒有因此而冷去,從而助推了隨手公益的興起與發(fā)展。今年8月份,關注自閉癥兒童的公益項目——“一元購畫”刷遍了朋友圈,大家紛紛稱贊這種新顏的全民公益形式,而前幾天同樣火爆朋友圈的“同一天生日”,卻因為平臺資質問題給公眾高漲的熱情潑了一瓢冷水,也引發(fā)了我們對隨手公益活動的思考。 對現在的人來說,拿出一元錢做微公益只不過是舉手之勞的事情,并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,因而參與到微公益中的人也越來越多。正因如此,“同一天生日”的活動在短短兩天的時間內便募得資金255萬元。然而細心的網友卻發(fā)現了很多小朋友的信息有誤,在網絡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。隨后,深圳市民政局展開了調查,從調查的結果來看,該活動確實違反了我國法律,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》第二十三條規(guī)定,“慈善組織通過互聯(lián)網展開公開募捐的,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(tǒng)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發(fā)布募捐信息”。“同一天生日”項目所選的平臺“分貝籌”微信服務號,并不屬于民政部指定的12家公募平臺。對此,分貝籌的創(chuàng)始人王立作出了回應,但回應的結果卻很難讓網友滿意,前后矛盾、漏洞百出的受助者信息,反襯的正是慈善初心的遺忘和隨意,最終使得公眾對慈善熱忱的內心著了涼。 面對這種情況,分貝籌應及時作出正確的回應,公開信息收集的程序,撤回測試階段無效的捐款行為。從長遠方面開看,民政部門需要對公益組織的募捐行為加強監(jiān)管,確保公募組織的合法性,捐款程序的程序化、專業(yè)化,才能更好守護公眾的愛心,避免愛心“著了涼”。 |
官方微信
手機APP
微博